中學文憑試(DSE)歷史科剛剛完成,而試卷中有一道歷史資料題共4揀3作答,涵蓋了上世紀中國發展與白話文運動、日本20世紀後期經濟發展、國際聯盟及國際關係以及美蘇關係。與往年不同的是,卷一並沒有涉及到「香港史」題目,考試題目都要求學生表明自己的立場,並有比較元素。考生們都期待透過這道資料題來獲得高分。
今年全港約有4600人報考歷史科,而由於新冠疫情影響,考評局對該科的考試時間作出了縮短,在卷一方面由過往的4題必答改為4揀3作答。聖公會聖安德肋小學校長並同時擔任歷史科專業顧問的余家蔭透露,在卷一中有一些題目是要考生在資料中分析並且表達自己的意見,與分析能力有關,而在卷二方面,則是考生自選7題中選2題作答,問題都是有關歷史資料和散文答題的課堂內容,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「香港史」題目。整體而言,今年的DSE歷史科試卷難度適中。
香港各地的歷史科老師們都紛紛對試卷表示出了評論。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元朗信義中學歷史科主任謝榮燊指出,卷一中所有長題目都需要學生表明自己的立場,並且要求學生之間做出比較,在作答中展示自己的分析能力。此外,他預測,較多的學生會選擇回答有關「國際聯盟」和美蘇關係的兩個題目,並強調學生們需要在准備資料的時候多讀歐洲史。此外,他在考試題目方面也提到了一些技巧,比如說在回答「20世紀首20年見證了中國的新面貌」這道題目時,學生在分析中可以比較中國新舊情況的不同來回答這道題目。
無論是卷一還是卷二,都有歷史資料和散文答題的課堂內容,涵蓋了大量的知識內容。在卷二方面,第一題涉及到了香港的經濟發展與都市化,這也是考生溫習的一個熱門課題。謝榮燊在此提醒學生們,這些經濟發展和都市化的內容都是有關聯的,同時也建議學生不要離題,不要將不相關的內容帶入到答題中來。
今年的DSE歷史科試卷是精簡版,但全港的考試教育界仍然不斷在努力創造出更好的教育環境和機會。這樣的考試題目更加注重學生們對歷史知識的分析和理解,有助於培養他們的批判思維和分析能力,也更符合現今教育的核心理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