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你終於完成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(DSE),你一定對大學生活充滿期待。你可能想念進修的機會、宿舍生活,或是成為一名大學莊學士。但你也許忘了,社會服務在大學生活中也佔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。都會大學的鄧曜霆(Raphael)和吳泳儀(Natalie)就熱愛社會服務,並致力於建立一個更快樂和融洽的社會。這些年,他們的精神得到了廣泛的讚譽,並僅憑他們的才華和努力贏得了第三屆「創明天獎學金」和「都大全人發展獎」等獎項。

Raphael是都大應用心理學及商業管理學系的學生,現在大三。他年輕時因家庭壓力而放棄學業,改去打工。但看著他的朋友們盡情享受大學生活,他開始後悔自己的決定。其實,與其它許多人一樣,Raphael渴望重新找回失去的青春,重返校園,開始一段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。如今,他擔任都大扶青社和地區扶青社的主席,並與他人一起籌辦社區活動,幫助需要幫助的人。例如,他們成功舉辦了一齣由聾人擔演的舞台劇,這個活動不僅使人們注意到聾人對藝術的興趣和追求,也有助打破人們對聾人的刻板印象。

Natalie與Raphael一樣都是都大學生,主修創意廣告及媒體設計。她愛好演講,並關注精神健康議題。這源於她年輕時目睹朋友嘗試輕生的場景,讓她深刻體會到關注精神健康的重要性。在學校裡,Natalie是國際演講會的主席,並經常參加和舉辦服務活動。她尤其關注心理健康的問題,並發起了一個名為「精神當鋪」的活動,為學生提供分享心事的場所。同時,她也加入了由國際學校學生組成的團體「Helping our Planet Earth」,並推廣以舉辦桌上遊戲、瑜伽、攝影和繪畫等公開活動的形式,宣揚關注精神健康的

Close Menu